臨床上通常將以咳嗽為唯一癥狀或主要癥狀、時間超過8周、胸部X檢查無明顯異常者稱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簡稱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內科門診患者最常見的病癥,與典型支氣管哮喘、肺部感染、肺纖維化和支氣管肺癌等疾病不同,由于缺乏典型的相關癥狀,胸片檢查無異常,一些臨床醫生習慣性地給病人戴上“支氣管炎或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的帽子,給予止咳祛痰或反復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當然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我們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72%的慢性咳嗽患者被診斷為“支氣管炎、慢支或慢性咽喉炎”,而病因診斷顯示其中慢性支氣管炎僅占4%(該資料尚未發表)。
慢性咳嗽的病因非常復雜,但并非毫無規律可循。只要掌握正確的診斷方法,按照慢性咳嗽病因診斷程序,大部分患者實際上可以獲得明確的病因診斷,根據病因進行特異性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診斷慢性咳嗽時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重視病史詢問和查體
慢性咳嗽患者通常癥狀單一,診斷線索少,但詳細的病史詢問有時還是能獲得一些有提示診斷的線索。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為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EB)、鼻后滴漏綜合征(PNDS,現稱為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咳嗽變異型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這些病因占了慢性咳嗽病因的63%~94%。因此,詢問慢性咳嗽的病史,除了呼吸系統病史外,還要注意耳鼻喉、消化系統病史的詢問。
第二點,應注意咳嗽誘發因素的詢問,如吸煙史、職業史、暴露于環境刺激因素或正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
第三點,應了解咳嗽性質、節律、程度和時間、痰液的數量、顏色及性狀,對診斷咳嗽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痰量較多、咳膿性痰者應首選考慮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刺激性干咳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如CVA、EB、變應性咳嗽等。夜間咳嗽者提示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診斷。
除了呼吸系統癥狀外,還應仔細詢問肺外伴隨癥狀,如咽癢、鼻塞、流涕、嗅覺,有無腹脹、燒心、反酸、反食。伴隨鼻部/咽部癥狀者要考慮UACS或PNDS,如有反流相關癥狀者,特別是進食相關性咳嗽時,應注意GERC的可能。咳嗽伴有納差、盜汗、低熱或痰中帶血時需考慮支氣管結核的可能。長期吸煙的中年患者出現刺激性咳嗽、原有咳嗽加重或出現痰中帶血時,需高度懷疑支氣管肺癌。查體聞及呼氣期哮鳴音時,提示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如聞及吸氣性哮鳴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氣管結核。
二、正確認識慢性支氣管炎與慢性咳嗽的關系
目前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為咳嗽、咳痰每年3個月以上,連續2年以上,排除其他慢性心肺疾病。可以看出這僅是一個癥狀描述性的臨床標準,強調咳嗽的時間,沒有客觀的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很容易將一些慢性咳嗽病因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如EB、GERC,許多患者咳嗽長達數年,胸片檢查、肺通氣功能及氣道高反應性檢查均正常,診斷有賴于誘導痰細胞學檢查或食管24hpH值檢查,但開展這些檢查的單位還非常少。因此,慢性咳嗽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一方面與臨床醫師對慢性咳嗽病因認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沿用數十年的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有關。
除了慢性支氣管炎外,慢性咳嗽患者誤診最多的就是慢性咽喉炎。與慢性支氣管炎相同的是,慢性咽喉炎缺乏客觀的診斷標準。國內慢性咳嗽患者,由于空氣污染及慢性咳嗽本身等原因,患者常有咽喉充血、濾泡增生等,但實際上多數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病因并非慢性咽喉炎所致,這只是一種伴隨現象。因此,診斷慢性咳嗽病因時,不要輕易給患者戴上“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咽喉炎”的帽子,首先應從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出發,進行一些相應的檢查和治療。
三、根據病史選擇有關檢查
咳嗽病因診斷的原則既要考慮費用問題,又要考慮效率問題。采用“全部檢查,再行治療”是一種有效獲得正確病因診斷和有效治療的模式,但也是診治費用最為昂貴的模式。對慢性咳嗽患者進行大包圍式的檢查,必然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不太符合國內的經濟狀況。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慢性咳嗽病因檢查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先常見病后少見病的原則。
1.X線胸片檢查:X線胸片檢查是慢性咳嗽患者的常規檢查。胸片有明顯病變者,可根據病變的形態、性質選擇進一步檢查。胸片無明顯病變者,如有吸煙、環境刺激物或服用ACEI,則戒煙、脫離刺激物的接觸或停藥觀察4周。若咳嗽仍未緩解或無上述誘發因素,則建議到有條件的醫院按下列病因診斷程序進行檢查。
2.肺通氣功能+支氣管激發試驗或舒張試驗:由于氣道高反應性是CVA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支氣管激發試驗是CVA的重要診斷手段。若結果陽性,對CVA診斷的敏感性可達80%~90%,結果陰性基本上可除外CVA。支氣管舒張試驗主要適用于肺功能已經有下降者,CVA的通氣功能通常在正常范圍,而PEF測定主要用于動態監測,所以支氣管舒張試驗和PEF日間變異率監測對CVA的診斷價值有限。
3.誘導痰檢查:誘導痰檢查可對痰液的細胞分類以及液相成分進行分析,是氣道炎癥的重要評估工具,具有簡便、無創的優點。如果肺通氣功能正常、激發試驗陰性,誘導痰檢查嗜酸粒細胞增高,可初步診斷為EB。誘導痰細胞學檢查是診斷EB最關鍵的手段。大部CVA患者誘導痰嗜酸粒細胞增多,因此痰嗜酸粒細胞亦可用于CVA的輔助診斷。CVA和EB均是慢性咳嗽最常見的病因,有些報道為首位原因,通氣功能和支氣管激發試驗是診斷CVA的關鍵方法,誘導痰是診斷EB的關鍵方法,因此在診斷程序中將肺通氣功能+支氣管激發試驗、誘導痰檢查均列為一線檢查。誘導痰檢查方法簡單,并不需要復雜的設備,希望國內有更多的單位開展這方面的檢查。
4.鼻竇相關檢查:變應性鼻炎或非變應性鼻炎通常根據病史診斷,無需特殊檢查。病史存在鼻后滴漏或頻繁清喉時,可先按UACS治療,聯合使用第一代H1受體阻斷劑和鼻減充血劑。對變應性鼻炎可加用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和第二代抗組胺藥。治療1~2周癥狀無改善者,懷疑鼻竇炎、鼻后腺體增生、鼻腔解剖結構異常者,可攝鼻竇X線片、CT或鼻咽鏡,有條件者首選鼻竇CT檢查。如有慢性鼻竇炎加用促纖毛運動藥物及抗生素治療,必要時應進行鼻竇引流和沖洗。
5.24h食管pH值檢查: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如果支氣管激發試驗、誘導痰及鼻竇檢查無異常,或按CVA、EB、PNDS治療無效,或患者伴有反流相關癥狀,應考慮進行24h食管pH值監測。24食管pH值監測是診斷GERC最特異、最敏感的方法。
6.其他檢查:通過上述檢查仍不明確診斷者,需考慮一些相對少見和罕見的慢性咳嗽病因,根據情況選擇高分辨率CT、纖維支氣管鏡、心臟超聲、MRI、自身抗體等檢查。
四、診斷性治療
醫院條件不具備或患者經濟條件有限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結合當地的慢性咳嗽常見病因的分布情況進行診斷性治療。但治療無效時應及時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檢查診斷,以免延誤病情。最后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實驗室檢查還是經驗治療,只有病因診斷治療后咳嗽緩解,病因診斷方能確立。另外,部分患者可同時存在多種病因。如果患者治療后,咳嗽癥狀緩解不完全,還應進一步排除并其他病因。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