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癌預后預測新指標:腫瘤間質比
2015-07-16 16:56
閱讀:2327
來源:丁香園
責任編輯:李思民
[導讀] 既往多項研究表明: 腫瘤間質比(TSR)是乳腺癌、宮頸癌及食管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患者預后的***預測因素。然而,TSR 對肝細胞癌(HCC)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目前尚不明確。
既往多項研究表明: 腫瘤間質比(TSR)是乳腺癌、宮頸癌及食管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患者預后的***預測因素。然而,TSR 對肝細胞癌(HCC)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目前尚不明確。
為明確這一問題,來自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鄭樹森教授所在團隊對 TSR 與肝切除術后或肝移植術后 HCC 患者預后的相關性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結果表明:TSR 是肝切除術后和肝移植術后 HCC 患者預后的***預測因素。該研究結果發表于 2015 年 7 月的 Surgery 雜志 。
該回顧性研究共納入 300 例接受肝切除術(188 名)或肝移植術(112 名)的 HCC 患者。兩位***的病理學家對所有患者的經 HE 染色的 HCC 組織切片進行評估,并利用 Image Pro-Plus version 6.0 計算 TSR 值。
TSR<50% 的患者被歸為間質缺乏組(Stromal-poor group,圖 1A),而 TSR ≥ 50% 的患者歸為間質豐富組(Stromal-rich group,圖 1B)。同時,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及預后信息,以進行進一步的統計分析
圖 1. HCC 組織標本的 HE 染色 A:基質缺乏組;B:基質豐富組
統計分析表明:300 例患者中,225 例被歸入間質缺乏組,而其余 75 例被歸入間質豐富組。TSR 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腫瘤數目及腫瘤分化程度無顯著相關性,而與腫瘤的 TNM 分期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具有顯著相關性 。
對接受肝切除術的 188 名 HCC 患者進行亞組分析表明:間質豐富組患者的總體生存率顯著低于間質缺乏組(分別為 37%、83%),前者的術后平均生存時間僅為 27.2 月,而間質缺乏組則為 60 月;相關性分析表明:TSR 對總體生存期的危險比為 4.35(單因素分析)和 2.55(多因素分析)。
對接受肝移植術的 112 名 HCC 患者進行亞組分析表明:間質豐富組患者的總體生存率顯著低于間質缺乏組(27%、63%),前者的術后平均生存時間僅為 34 月,而間質缺乏組則為 72 月;間質豐富組患者的無復發生存率顯著低于間質缺乏組(36%、67%),前者的術后平均生存時間僅為 34 月,而間質缺乏組則為 72 月。
相關性分析表明:腫瘤間質比對總體生存期的危險比為 2.92(單因素分析)和 2.76(多因素分析);腫瘤間質比對無復發生存率的危險比為 2.63(單因素分析)和 1.93(多因素分析)。
為進一步明確 TSR 與 Milan 標準或 USCF 標準聯合分析能否更好預測肝移植術后 HCC 患者預后,本研究還進行了 TSR 與 Milan 標準以及 TSR 與 USCF 標準的聯合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相較于其他患者,間質缺乏組并且符合 Milan 標準或 USCF 標準的 HCC 患者,進行肝移植術后的總體生存率及無復發生存率最佳 。
綜上,該研究表明:腫瘤間質比是肝切除術后和肝移植術后 HCC 患者預后的***預測因子。
作者指出:在臨床工作中,有經驗的病理醫師能夠較為容易的評估患者腫瘤間質比,并且這并不會給患者帶來額外的醫療費用;對 TSR 進行評估將有助于發現 HCC 根治性治療后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也將更好的指導 HCC 患者的術后管理和個體化治療 。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