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丙咪嗪:致胎兒四肢畸形。
31.抗瘧藥奎寧、氯化奎啉、乙胺嘧啶:能致胎兒腦積水、腦膜膨出、腭裂、腎停止發育或畸形、視網膜損傷。
32.撲爾敏、敏可靜、安其敏、苯海拉明、乘暈寧等抗過敏藥:除有潛在的致腭裂、唇裂、缺肢作用外,還可使肝中毒及腦損傷,抑制新生兒呼吸。
33.氟脲嘧啶、環磷酰胺:可使胎兒四肢、上腭、外鼻、泌尿道畸形,以及死亡。
34.氨基蝶呤:致胎兒無腦、腦積水、腦膜膨出、唇裂、腭裂或四肢畸形。
35.羥基脲和白消安:致胎兒多發性畸形。
36.白血寧: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無腦。
37.6-巰基嘌呤、丙酸睪丸酮、L-門冬酰胺酶:致胎兒畸形。
38.苯丁酸氮芥:能引起腎、輸尿管缺損。
39.噻替哌、5-氟硫脲嘧啶、絲裂霉素C、秋水仙堿:致胎兒死亡。如果是在妊娠第16周后使用這些抗腫瘤藥物,還是比較安全的。
40.雙香豆素類藥物:可致胎兒皮膚出血斑、腦障礙、胎盤早剝、骨和顏面畸形、智力低下或胎兒死亡。
41.華法令:致鼻骨發育異常、畸形。
42.甲苯磺丁脲(甲糖寧、甲磺丁脲、D860):引起流產、早產,具有催畸作用。
43.丙硫氧嘧啶、甲硫氧嘧啶、他巴唑、甲亢平、碘化鉀:致甲狀腺機能低下癥、呆小病、骨化延遲、尿道下裂。
44.雙氫克尿塞或環無戊氯塞嗪:可引起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
45.利血平:引起新生兒中毒,出現鼻塞、呼吸道阻塞、甚至因缺氧而死亡。
46.咖啡因:引起唇腭裂。
47.乙醚:大量持續使用,可致胎兒死亡。
48.一切含砷藥物:均致胎兒死亡。
49.多粘菌素E、B及萬古霉素:服用時間過長,使孕婦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使孩子在出生后的3年里易患神經--肌肉阻滯、運動失調、眩暈、驚厥及口周感覺異常。萬古霉素還可致嬰兒暫時或永久性耳聾。
50.利福平:致胎兒耳聾。
51.抗真菌類藥物兩性霉素B、灰黃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對孕婦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肝腎功能有嚴重不良反應。灰黃霉素還導致流產和畸胎。
52.氨苯蝶啶(三氨蝶呤):對孕產婦有肝損害、改變血象。
53.速尿靈:對孕婦和產婦產生惡心嘔吐、腹瀉、藥疹、瘙癢、視力模糊、體位性低血壓甚至水與電解質紊亂。
54.利尿酸:可引起暫時性聽力減退,有時可發展為永久性耳聾。
55.其他:酒精中毒孕婦娩出的新生兒可呈戒斷樣抑制狀態;酒精可致胎兒多發性畸形。使用避孕藥者應在徹底停藥半年以后再孕,方可避免因用藥不當而引起的畸形或癡呆兒出生。
以上藥物在妊娠期都要禁用或慎用,非用不可者,一定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他們會知道哪些藥物會對胎兒有影響,多少劑量會有哪些不同的影響。而且在用藥時要做到用藥單一、劑量小、時間短。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