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常見疾病發生的瘙癢及其致癢物質:
蕁麻疹:組胺、白三烯B4、細胞因子、INF、TNF、NF。
異位性皮炎:白介素、前列腺素、蛋白酶,與朗氏細胞相關。
銀屑病:神經肽P物質、NGF、白介素2。
腫瘤:白介素、TNF,與朗氏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相關。
濕疹:組胺、白介素、TNF、INF。
5、瘙癢的分類及致癢介質:
皮膚源性瘙癢(由皮膚炎癥或損傷介導的瘙癢)組胺、白介素、前列腺素、蛋白酶。
神經病性瘙癢(由于感覺神經傳入通道中發生病理改變而引起的瘙癢)阿片類、白介素。
神經源性瘙癢(沒有神經損傷而在神經系統中產生的瘙癢)神經纖維損傷、神經肽和蛋白酶。
心源性瘙癢(心理異常引發的瘙癢)5-HT、去甲腎上腺素。
混合性瘙癢(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機制引發的瘙癢)。
6、致癢物質的多樣性與可變性治療思考:
*不同病期致癢物質會改變
*病程的變化致癢物質隨之改變
*病理的變化致癢物質隨之改變
*注意局部的基本治療
*盡量去掉病因
*針對致敏物炎癥介質治療
*隨時根據致敏物炎癥介質變化調整治療
*聯合治療常應考慮
7、針對一些難治性瘙癢的一、二、三線藥物:
*膽汁淤積癥:利福平、納曲酮、納洛酮、納美酚、熊去氧膽酸(二線)
*妊娠期膽汁淤積癥:熊去氧膽酸、考來烯胺(二線)
*尿毒癥:加巴噴丁、納洛酮、窄譜/廣譜UVB、含水量高的保濕劑、針刺曲池穴(二線)、茴香順勢療法(二線)、沙力度胺(三線)、甲狀旁腺切除(三線)、考來烯胺(三線)、紅細胞生成素(三線)
*惡性腫瘤相關瘙癢:帕羅西汀、塔扎平(二線)、布托唯諾(二線)
*血液病相關性瘙癢:窄譜UVB、PUVA、帕羅西汀(二線)、氟西汀(二線)、肯瑞巴林(三線)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