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都學過**解剖,理論上都知道它由哪些肌肉組成。也知道高位肛瘺與低位肛瘺的界限,但是在臨床上,明確某個肛瘺主瘺管的位置高低,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是**未切開前,瘺道到底穿越了哪些括約肌,很難準確判斷,便無法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故多把治療高位肛瘺的掛線術錯用在了低位肛瘺上,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再則,每個人各種**括約肌其發育程度和所占比例變異很大,所以臨床中很難從解剖學角度明確肛瘺道與括約肌的位置關系。我這里介紹一些經驗,即判斷肛瘺高低位的兩種方法。
一、主管道走向判斷法:
現在我們主要針對內口在肛竇部位的括約肌間瘺和經括約肌瘺。內口同在齒線,但肛瘺有高低位之分,原因是主管道從內口向外走行時它的方向不同了。若向著近肛緣的肛周走向,則是低位肛瘺,若向著遠離肛緣的肛周走向則很可能是高位肛瘺。
為了能準確的說明問題,有必要把一條瘺道做更詳細的劃分。我把與內口直接連通的瘺道稱為近內口瘺道。近似于常說的主管道。而其它肛周一切瘺道為外圍瘺道。一條近內口瘺道包括內口、過肌管、肌外瘺道三部分。內口即肛瘺在肛管直腸內的開口,也是感染源所在。其深度或在皮下或至內外括約肌間;緊續于內口,穿越或跨越**外括約肌的那段瘺道,我們稱其為過肌管,其長度是其所穿越外括約肌的厚度;緊續于過肌管,括約肌之外的肛周部分的瘺道稱肌外瘺道。不難看出,真正決定肛瘺高、低位置的是過肌管的走向,而并非肌外瘺道。
下面引入一個新的概念,表述過肌管的走向。
過肌角:經過內口,平行于肛管縱軸,向肛外做一條放射線,過肌管與這條線之間的夾角稱過肌角。過肌角越小,則跨越外括約肌越少,過 肌角越大,則瘺道越深,跨越外括約肌越多。
如:過肌角為90度,則說明過肌管的走向在齒線平面上,它到底穿越了哪些括約肌可想而知。可以設幾個特殊角,如:小于45度、大于45度、小于90度、大于90度等,這樣判斷肛瘺的高低位置,可做到量化。
同樣過肌角為90度,但在**不同的點位,若行切開術,則對**的損傷程度不同。如6點位過肌角為90度的肛瘺,行一次性切開術,**不會失禁。因為仍有恥骨直腸肌存在;若12點位過肌角為90度的肛瘺行一次性切開,**會失禁等。
所以用過肌角更容易判斷主瘺道位置的高低。如何測量過肌角大小?可用探針法,也可用造影法。
二、括約肌束比例判斷法:
在手術麻醉前,一定要指診檢查**括約肌的肌束直徑大小,我稱其為肛肌徑,而這一肌束包括內外括約肌和恥骨直腸肌等,把它們看成一整體肌束。尤其是重點檢查預切內口位置的肛肌徑。記在心中,手術麻醉后,再查括約肌肌束已不明顯。這時利用探針可測得欲切括約肌的直徑多少,與術前測得肛肌徑相比,從所占比例大小來判斷肛瘺的高低位,是全程切斷還是行保存括約肌術。我稱此法為肌束比例法。具體占到什么樣的比例會引起**括約肌功能質的改變,全憑個人經驗了。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