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指南之血壓管理篇
2015-07-14 17:23
閱讀:4253
來源:醫學論壇網
責任編輯:李思民
[導讀] 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卒中學會(AHA/ASA)近期于《卒中》(STROKE)雜志發表了《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編寫組系統回顧了1977年1月至2014年6月的文獻,在基于證據情況下,對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患者的自然病史、流行病學、危險因
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卒中學會(AHA/ASA)近期于《卒中》(STROKE)雜志發表了《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編寫組系統回顧了1977年1月至2014年6月的文獻,在基于證據情況下,對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患者的自然病史、流行病學、危險因素、篩查 診斷、影像學以及外科和血管內治療的轉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其中,在危險因素方面,指南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其中,在危險因素方面,指南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指南指出,在顱內動脈瘤(IA)的生長和破裂方面,高血壓可能起到了作用,因此,UIA患者應監測血壓并進行高血壓治療(I類推薦,B級證據)。另外,在篩查UIA方面,指南還建議,≥2位家庭成員患有IA或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應進行動脈瘤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篩查;在這種家庭中,預測動脈瘤發生的特別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病史、吸煙和女性(I類推薦,B級證據)。
1.血壓與動脈瘤進展
指南強調,我們現階段尚缺乏前瞻性研究闡述防止高血壓與阻止動脈瘤進展的相關性,但近期芬蘭開展的一項研究提供了降壓措施可控制動脈瘤進展的間接性證據。該研究顯示,UIA患者群體接受降壓治療的頻率更高,且出現動脈瘤破裂的患者更可能并存未經治療的高血壓癥狀。
總的來看,在相當一部分UIA患者中的高血壓研究證實了動脈瘤破裂會收到風險因素修正作用的影響,而血壓正是因素之一,因此指南專家組推薦,對于≥2位家庭成員患有IA或SAH的患者,預測動脈瘤發生的特別高危風險因素應包括高血壓病史。
另一方面,研究已證實高血壓是動脈瘤進展的風險因素之一,這點與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類似。盡管如此,指南專家組呼吁研究者開展更多有關高血壓的干預性試驗。值得一提的是,年齡<50歲和高血壓是動脈瘤破裂的顯著***預測因素。
在具體干預措施方面,專家組表示,他汀及具有降壓作用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或減緩動脈瘤形成,其機制為抑制NF-κB及其他信號通路,但觀察性研究結果尚不支持應用他汀進行預防。
2.影像學證據
在UIA患者開展的影像學研究證實,高血壓既是動脈瘤發生的風險因素,也是動脈瘤的預測因素之一。因此,對于那些存在家族性動脈瘤破裂史且自身具有高血壓的患者,臨床醫生應及時為其開展動脈瘤CTA或MRA的篩查。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