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指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白細胞增高、發熱、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癥,常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心電圖的改變和衍變規律,血清心肌酶學增高的變化規律。這三項具備兩項可以確診。
1.臨床表現
(1)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可達數十分鐘到數小時,
(2)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大多不能緩解疼痛,
(3)可伴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4)體征可有第一心音減弱,心尖區有收縮期雜音(乳頭肌功能不全)或有休克的相關體征。
2.實驗室檢查
(1)血清心肌酶:
肌酸磷酸激酶(CK)和其同工酶(CK-MB):于發病6小時升高,12~24小時達高峰,48~72小時消失。谷草轉氨酶(GOT)、乳酸脫氫酶(LDH)、肌鈣蛋白(TnT-C)等也表現出類似的變化趨勢。
(2)心電圖:ST段抬高弓背向上,病理性Q波,R波減低或消失。
(3)放射性核素 灌注缺損區。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