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術之——如何選擇
1、開腹還是腹腔鏡:對于高水平的腹腔鏡醫生 ,大部分膽囊切除可完成,但對于膽系感染反復發作,急性膽囊炎、萎縮性膽囊炎、有上腹手術史、化膿性膽管炎、出血性疾病、梗阻性黃疸等等——還是開腹為好。
2、 肋緣下斜切口還是經腹直肌切口:斜切口的好處是張力低、瘢痕小、肝門顯露好、術后粘連輕等;壞處是腹壁神經、血管損傷大,切口易感染、需要專用器械。實際上,只有微創小切口單純膽囊切除和需要肝葉切除的病例,才會選用斜切口。
3、順行還是逆行切除:正規的方法是順行,但是順行意味著要先游離膽囊三角,結扎膽囊管和膽囊動脈,也就是先難后易。逆行的想法是先易后難+車到山前必有路!但是由于膽囊動脈為處理,出血較多——游離膽囊床也不太容易,膽囊管未結扎,膽囊內結石可被擠入膽總管——創造新困難!由于出血和牽拉,膽囊三角發生解剖關系變化——難上加難。膽囊已經游離,不切也得切——騎虎難下!但是先游離膽囊三角也不容易,特別是壺腹肥大和肝門 內縮時。實際上,我們可以選擇的不僅只有順行和逆行兩種,還可以從中間開始!從膽囊上緣開始!膽囊三角不好游離,那我們游離膽總管和肝動脈行不行!
4、結扎還是馬上切斷:當我們游離好膽囊三角后,真的好想馬上結扎切斷膽囊頸管和動脈。但是膽囊三角的解剖變異很多,也可能你確定無疑的膽囊動脈是一根變異的肝右動脈,也可能你切斷膽囊管后發現壺腹上還連著一根副肝管。因此,膽囊動脈應該繼續向膽囊方向游離,直到證明它進入,并且僅僅進入膽囊后,結扎切斷。膽囊管結扎后暫不要切斷,待膽囊床游離完成后,最后切斷。可能你感覺費了這么多功夫才游離好,單純結扎效果不大,請想一想高爾夫球場上球洞上插的紅旗,雖然不會將距離變短,但卻指明了目標和方向。畢竟,沒有目標的旅程是最遠的旅程!
5、需不需要探查膽總管:對于術前已經明確膽總管內病變或術中證實的,自然需要探查。對于無法確定的病例,應該經膽囊管插管行膽道造影。實際上,這應該作為一項常規,但是對于條件一般的醫院,真是太麻煩了。
上腹、中腹手術,主刀站在病人右側,盆腔手術,主刀站在左側,就是為了操作方便。膽囊手術有點特殊。當你高興的站在主刀位置上時,你會發現,除了開腹關腹你比較方便外,就只有游離膽囊三角還比較得勁,其他操作,都很別扭,特別是游離膽囊床時,此時,你的位置拉鉤正好。你有沒有懷疑是因為自己的水平不高,還是操作方法不對,還是助手配合不力?但是經過學習提高后,你還是會感覺別扭,別著急,事實上,游離膽囊就是一助位置最合適。如果你的助手水平好,此時就應該讓他來操作。如果助手水平不行,你就和他交換位置。畢竟手術臺上誰是主刀,不是位置說了算的。
膽囊切除術之——大出血
切除一個炎癥明顯的化膿性膽囊,對于一個經驗不是很豐富的醫生來說,出血400~600ml是很常見的,如果再有一點意外情況,很容易超過1000。同樣出這么多血,在甲狀腺手術中就顯得很多,可以達到讓人驚恐的程度,但是在膽囊切除中,卻經常讓人麻木。為什么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哪?一、膽囊出血不是直接往切口外涌,而是向下流。二、為了保持視野清晰,必須時刻將積血吸走。三、在膽囊切除下來之前,許多出血點在一直出血(無法暫時止血),而不只是你看到的出血點。四、出血會影響手術進程,分散手術者的注意力。
在手術中,我們常用的止血方法為壓迫、鉗夾、電凝、結扎、縫扎,或將出血臟器部分切除或全切。
在膽囊切除手術中,我們常遇到的大出血是:膽囊動脈撕脫、膽囊及膽囊床廣泛出血、肝臟出血、門靜脈及肝動脈損傷。對于這些大出血,壓迫只能減緩出血速度,將顯性出血變成隱性出血。鉗夾、電凝、縫扎很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損傷;縫扎、結扎由于位置較深,如果配合不好,很容易帶來新的撕裂。因此預防成了重中之重,至少應改為可能出現的大出血做一些精神、物質和解剖上的準備。
要在手術中步步為營,力爭做好每一個部位的止血,避免遍地開花,不要寄希望于膽囊切除后視野清晰了再一并處理。要時刻牢記每一步行動可能帶來的副損傷。出現出血后要采用最安全可靠的止血手段,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要明白:誰都會犯錯誤,但第一個錯誤還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錯誤,只能算是一個失誤。由此衍生的第二個錯誤才是致命的。
當你出現第一個失誤時,你完全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犯更大的錯誤!
出現大出血后,如果你不是胸有成竹,或早有準備,此時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一個——請上級醫生!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