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神經外科學》雜志上報道,[Neurosurgery 2012Nov30],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對于不能行夾閉術的巨型大腦中動脈動脈瘤,顱外-顱內動脈搭橋是一項安全可行的治療選擇。
Robert Spetzler教授稱,巨型動脈瘤進展率高,自然病程差,一旦確診就應進行積極治療,由于存在動脈瘤復發可能,患者需要“終生監測”。在他們所研究的16例患者的平均58.4個月隨訪期間(所有動脈瘤直徑均大于2.5cm),3例患者需再行介入治療。
在需要治療的患者中,術后血管造影檢查發現殘余瘤證據者2例,行彈簧圈填塞再治療2例,再夾閉治療1例。再治療未引發疾病或死亡。
Spetzler教授說,“該治療策略背后的邏輯很簡單,搭橋手術重建了動脈瘤周圍區域血管,動脈瘤血流減少促進血栓形成。當血管在動脈瘤近心端結扎時,腔內壓力下降,動脈瘤破裂風險降低,逆行血流減少則導致血栓形成。”
搭橋手術時,研究人員最常使用顳淺動脈進行搭橋,部分患者則采用橈動脈移植。搭橋術后,研究人員阻斷載瘤血管,近心端9例,遠心端4例,動脈瘤孤立術1例。
研究人員說,“在可能情況下,我們寧愿阻斷近端血管,因為理論上,它在減少動脈瘤破裂風險方面占有優勢。不過,當近端血流暴露受限,或動脈瘤近端部分有危險分支出現時,可選擇載瘤血管遠端阻斷,從而導致動脈瘤栓塞和夾閉。”
手術后,除1例患者外,其余搭橋均通暢,12例患者(75%)動脈瘤完全阻斷。無患者死亡,但有5例患者出現圍手術期并發癥,其中有癥狀梗死3例,分流依賴性腦積水2例。長期結果總體良好,15例患者格拉斯哥結局量表(GOS)得分為4或5。只有1例GOS得分為3,該患者因圍手術期梗塞(盡管搭橋通暢)出現持續性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