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上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使l吡咯列酮是否增加膀胱癌發生風險再次受到質疑。然而,ADA2012科學年會上公布的2項研究似乎有助于吹淡這片疑云。
吡格列酮未增加膀胱癌發生率
美國時間6月9日上午公布了一項壁報研究(摘要928-P),在PROactive研究基礎上進行的延長期觀察隨訪研究6年中期分析結果顯示,在觀察性研究期間,吡咯列酮組與安慰劑組任一惡性腫瘤的發生率相似,而且吡咯列酮組的膀胱癌例數更少。
將PROactive雙盲期和觀察隨訪期合并分析發現,兩組有相同比例的患者發生任一惡性腫瘤或膀胱癌,如果將觀察期吡咯列酮的應用納入考慮,則應用過吡咯列酮或從未應用過吡咯列酮的患者發生膀胱癌的風險并無顯著差異。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風險與胰島素相當
除PROactive延長期研究外,壁報區同期公布的另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摘要930-P)的結果也顯示出有利于吡咯列酮的證據。該研究提示,與胰島素相比,吡咯列酮并不增加膀胱癌風險,反而降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結直腸癌、腎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等9種癌癥風險。
這項研究數據來自i3 InVision Data Mart數據庫,納入的56 536例受試者均為該數據庫中新使用吡咯列酮或胰島素作為三線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吡咯列酮組和胰島素組分別平均隨訪2.2年和1.9年。兩組中膀胱癌發生率無明顯差異(HR=0.92,P=0.64)。隨著應用時間延長,吡咯列酮組的膀胱癌風險并未增加。吡咯列酮組中上述9種癌癥的總發生率低于胰島素組(HR=0.78,P<0.0001)。不論吡咯列酮組還是胰島素組,其他9種癌癥的總發生率均是膀胱癌發生率的十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