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購物、“拖奶粉”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記者最近發現,國內還有女白領組團到香港注射宮頸癌疫苗的。而吳佩慈等明星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注射記錄卡”的帖子更是給宮頸癌疫苗帶來了明星效應,據媒體報道,除了廣東,遠至杭州、濟南等地都有不少女性,以及媽媽們帶著女兒齊齊赴港打疫苗。
然而,注射了疫苗就能終身與宮頸癌絕緣嗎?這當中又會存在哪些風險呢?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采訪了婦科專家。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陳歷排主任
疫苗功勞:
全球范圍減少2/3宮頸癌的發生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主治醫師陳麗賢介紹,宮頸癌是發展中國家發病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不過,這種“婦科***”恰恰又是目前為數不多病因明確、可以找到預防方法的惡性腫瘤,即注射宮頸癌疫苗。
數據顯示,宮頸癌疫苗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減少2/3宮頸癌的發生。從美國的研究資料看,接種疫苗后,14—19歲青少年HPV的感染率從2003—2006年的11.5%下降到2007—2010年的5.1%,21—24歲女性宮頸癌癌前病變的發生,從2008年的834/100000下降到了2011年的688/100000。
解讀:
注射了疫苗不等于與宮頸癌絕緣
正因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在若干年前就已推薦青少年注射HPV疫苗以降低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發生。據了解,宮頸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屬于“計劃免疫”,因此但凡“有女初長成”的歐美家庭,讓孩子注射宮頸癌疫苗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但是否注射了疫苗就代表終身與宮頸癌絕緣了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的陳歷排主任表示,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宮頸癌元兇HPV有很多種亞型,“就像流感病毒,雖然都叫流感,但病毒的基因型其實是不一樣的,如H7N9、H5N1、H1N1……HPV病毒也一樣,而目前市場上**的疫苗僅僅是針對當前感染幾率最高的幾種制作出來的,僅僅覆蓋了2種或4種高危型的HPV病毒。”所以,注射了宮頸癌疫苗,只能說是降低了宮頸癌的發生率,不代表絕對不會得宮頸癌。
風險:
赴港注射發生意外難追責
據了解,之所以那么多女性熱衷到香港注射宮頸癌疫苗,原因是宮頸癌疫苗尚未獲批進入內地市場。
對于赴港接種疫苗,專家認為,對于有條件的人來說無可厚非,但并不特別鼓勵。因為接種疫苗畢竟是有一定風險的,雖然從目前的報告來看,宮頸癌疫苗的安全性沒有問題,此前所報告的不良反應大多屬于輕微的頭暈、發熱乏力等,但誰也不敢保證絕對不會發生致殘或致死的不良反應事件。由于注射疫苗的行為發生在境外,而這些疫苗又還沒獲批進入內地市場,萬一發生意外,追究責任的時候會有不少問題。此外,由于目前提供宮頸癌注射業務的都是香港的私立醫療機構,不排除會混雜一些資質不良甚至沒有資質的診所,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提醒:
打過疫苗,還得每年做宮頸涂片
陳麗賢認為,要遠離宮頸癌,注射疫苗僅僅是其中一招。“關鍵還要從個人生活習慣入手,注重個人衛生和兩性健康。例如不要過早開始性生活,不要有過多的**,盡量避免人流,在性生活的全過程中使用安全套等。”
除了預防,還要通過定期的宮頸癌篩查來進行監測。目前臨床上用的檢查方式主要是人類**狀病毒測定和細胞學篩查。對于女性來說,只要有過性生活,最好能1年做1次,如果連續3年檢查都沒有異常,那就可以把檢查頻率改為每3年1次。“如果是有宮頸癌高危因素的,最好還是堅持1年1次。”陳麗賢還強調,絕經后的女性同樣不能忽視宮頸癌篩查。
如果在篩查中發現了病毒,目前還沒有可以完全清除病毒的方法,需要把檢查的頻率提高到6個月1次。而如果宮頸已經出現了病變,輕度的話可以通過冷凍、激光和電灼等物理治療加以消除。如果是中重度的話,則需要采取宮頸局部錐形切除。
小貼士:
哪些人適合注射宮頸癌疫苗?
陳歷排介紹,首先是宮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過早開始性生活(16歲前)者;性生活對象過多者;反復多次人流者;性工作者;有宮頸癌家族史者;有多次產育史者;有過性病史等。9——25歲之間尚未有過性接觸史的人群可以通過疫苗獲得較好的免疫效果。
近期的一些研究發現,因為女性有可能在此之前只是感染過其中一種HPV病毒,因此對于25歲以上的女性,仍然可以通過疫苗獲得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所以45歲以下的女性也可以接種。
至于男性,注射HPV疫苗有助于降低其**的宮頸癌發生率,同時對于男性來說,也有助于降低**腫瘤、**癌和其它HPV相關腫瘤的風險。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