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20%-40%的急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可以出現病毒自發清除。但是這種清除效應的各種影響因素和時間周期目前未知。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女性,IL28B的CC基因型還有1型HCV感染是病毒自發清除的有利因素。
由于HCV最初感染時沒有癥狀,還有高危人群(靜脈藥癮者)的邊緣化等各種原因的影響,目前關于HCV急性感染后的病毒的自發清除情況所知有限。了解這種清除效應的各種影響因素和時間周期有助于了解HCV的發病機制,有利于醫生的臨床決策,從而開始早期的治療性干預。
在一些關于急性HCV感染的前瞻性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免疫反應,病毒特異性的中和抗體,宿主的基因型與HCV的清除有關。其中IL28B的基因區域多態性的相關性最強。該區域主要表達干擾素λ3蛋白(IFN-k3, IFNL3),與病毒的限制有關。IL28B的基因型為CT/TT的病人清除HCV的能力較CC基因型的病人差。
病原學方面的因素包括HCV準種的多樣性還有HCV的基因型,都與HCV的清除有關。但是多數已經急性HCV清除的研究由于納入的病例較少,從而限制了統計學上的功效,推斷和普遍性。
靜脈藥癮引起HIV和HCV感染(PWID)的隊列研究的國際協作組織**有9個前瞻性的PWID隊列。這些HCV感染者的資料很齊全且隨訪記錄完整。這些海量的數據為分析急性HCV感染后病毒自發清除的影響因素提供了條件。
該研究共納入了632名HCV急性感染的病人。他們分別來自于9個評價急性HCV感染臨床結局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人員從一個國際協作組織中拿到了這些病人的數據。通過cox比例風險分析,研究人員研究了自發清除發生的時間已經可能的有利因素。
位病人中,35%為女性,82%為高加索人,49%為白介素28B(IL-28B)的基因型為CC,96%的人曾經注射過***,47%感染的是1型HCV,7%的病人合并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有28%的病人在出現急性HCV刪除(HCV感染的極早期)為HCV抗體陰性合并RNA陽性。
在隨訪期間,有173位病人發生自發清除。在感染后1年,有25%(95%置信區間為[CL]21-29)的病人清除了病毒。在這些自發清除的病例中,清除的中位時間為16.5周(IQR為10.5-33.4)。在3,6,12月時各有34%,67%,83%的病人出現病毒清除。
通過年齡矯正后,與HCV病毒自發清除有關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女性(矯正后相對危險度[AHR]為2.16; 95% CI: 1.48,3.18),IL28B的CC基因型(與CT/TT相比;AHR, 2.26; 95% CI: 1.52, 3.34),1型的HCV感染(與非1型的相比;AHR: 1.56; 95% CI: 1.06, 2.30)。
其中HCV感染的基因型和IL28B的基因型對HCV自發清除的影響在女性病人中要大于男性病人。研究結果發現女性,IL28B的CC基因型還有1型HCV感染是HCV病毒自發清除***的有利因素。由于性別的原因引起的HCV限制的不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其機制。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