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大多數在手術治療后無癲癇發作的患者,在術后一或兩年的時間里,即使他們停止服用抗癲癇藥物,依然無癲癇發作。
來自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RutaYardi博士說:少數在停止服用抗癲癇藥物后癲癇復發的患者,大多數情況下,重新開始藥物治療也能避免癲癇發作。她在一個新聞簡報上說:“我認為對于患者來說在手術后一年撤銷藥物治療是合理的,但是應該告訴他們可能有10%的風險會出現進展性發作。”盡管重新開始藥物治療,這種發作可能反復出現。
這項研究的資深研究員,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癲癇病中心主管,LaraJehi醫學博士表示,術后何時停止AEDS服用的問題仍懸而未決。她說:“問題是沒有治療的標準。也完全沒有指南和數據。”這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導向。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者搜集了從1996年至2011年間的,經歷過顳葉切除手術的醫藥難以治愈的609名癲癇患者的病例,進而對這些患者術后進行至少6個月的隨訪。這些患者中80%為成年患者,并且對有些患者進行了長達16年的隨訪。
約2/3的患者患有顳葉內側硬化癥,這是癲癇發作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包括皮質發育畸形、腫瘤和血管畸形。手術前,患者平均服用1.95種抗癲癇藥物(中位數為2)。在最近的隨訪中,抗癲癇藥物的平均數目為1.42(中位數為1);127名患者已經停止服用所有的抗癲癇藥物,并且253名患者在一些情況下減少了AEDs的服用。其他的229名患者仍然采用與手術前相同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方案。
Yardi說,338名患者術后至少有一次癲癇突然發作。與復發風險增高的顯著性相關的因素包括術前癲癇發作的高頻率和全身性發作的歷史。
在所有隨訪期間,癲癇復發的可能性在保持抗癲癇藥物基礎療法的患者與停止或減少藥物服用的患者之間沒有差異。停止或減少藥物劑量的患者易于出現更早的復發,而保持AED基礎治療的患者癲癇復發較晚。
然而,在手術后經歷過癲癇復發且沒有改變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患者中,37%的患者最終無癲癇發作,而68%的停止或減少抗癲癇藥物劑量的患者都出現復發(P<0.05)。
Yardi說,這項數據提示一年后開始減少抗癲癇藥物的服用或可減少復發的風險。她建議患者聽取退出藥物治療的風險的忠告,包括雖然發生率低但確實存在的復發持續狀態。患者術后關于繼續抗癲癇藥物治療的傾向性有很大不同。
Jehi說,在成年患者中,癲癇停止發作對生活方式,尤其是駕車和工作的能力非常有益。癲癇發作可能意味著暫停新取得的駕駛特權6個月和失去工作的可能,因此,很多成年患者更趨向于繼續他們的抗癲癇藥物基礎治療,如果這意味著可以減少復發,即使幾率很小。另一方面,對于兒科病例,父母更希望他們的孩子停止藥物治療。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