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斂止痢之功能。對肉積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小兒乳食停滯等,均有療效;烏梅性味酸、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消乳食、斂肺、澀腸、止汗、生津、安蛔作用。此二藥配伍用以調治小兒常見積滯、泄瀉、蟲證等,多有良效。
消食開胃
小兒傷食瀉屬中醫“泄瀉”范疇?!秲冉洝吩唬?ldquo;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自倍是損傷脾胃的重要原因。由于小兒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引起脾虛胃弱者更為常見;而由于喂養不當傷及脾胃者也屢見不鮮。古人曾告誡我們“乳貴有時,食貴有節”,一旦喂養失宜,極易引起乳食停滯,輕則盡見脘腹脹滿,厭食納呆,重則可積久成疳,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常用自擬消食散,即以山楂,烏梅為主藥,開胃消食,再配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葛根、藿香、廣木香等,益氣健脾養胃,臨床用之多效。
健脾止瀉
泄瀉又是小兒常見病癥。小兒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護失宜,或久病遷延不愈,皆可致脾胃虛弱。脾虛則運化失司,胃弱則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清陽不升,易致合污而下,成為脾虛泄瀉。自擬小兒止瀉散重用山楂烏梅,方中以蒼術、砂仁芳香化濕、運脾健中,陳皮理氣降逆、調中開胃,厚樸燥濕除滿、下氣消積,山楂、烏梅消食化滯,澀腸止瀉,豬苓利水濕,干姜溫脾胃,全方補而不滯,利而不燥,藥味平和。
驅蟲止痛
山楂、烏梅均有良好的驅蟲止痛作用。一般來說,山楂長于除絳蟲,烏梅長于驅蛔蟲?;紫x得酸則伏,烏梅極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于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癥。故凡小兒腸道蛔蟲癥、膽道蛔蟲癥、絳蟲病以及氣滯腹痛等均可配伍應用。山楂消積除痞而不傷正,烏梅驅蟲安蛔而不戀邪,二藥配伍,多能增強行氣消積、安蛔止痛之效。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