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原因,經皮腔內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術(PTAS)越來越多地用于卒中再發的預防,但目前尚無研究進行過PTAS與單純藥物治療預防效果的比較。
為此,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Chimowitz博士等進行了SWAMMPRIS( 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植入和強化藥物治療預防卒中再發試驗)研究,旨在評估單純強化藥物治療和強化藥物治療+PTAS對腦卒中再發預防。
之前,Chimowitz博士等發現針對顱內動脈嚴重狹窄,強化藥物治療顯著優于動脈支架治療,但兩種干預措施對遠期預后的影響尚未揭曉。直至2013年10月,SWAMMPRIS研究的最終結果公布,針對預防卒中再發,單純強化藥物治療優于聯合PTSA治療,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The Lancet雜志上。
共451例患者納入SWAMMPRIS研究,這批患者在30 天內均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或非致殘性卒中(經血管造影證實顱內大動脈直徑狹窄70%——99%)。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單純強化藥物治療組(224例)和強化藥物治療+ PTAS組。主要終點事件為:入組30 天內卒中或死亡,或隨訪期間靶動脈血運重建后卒中或死亡,或隨訪期間靶動脈區缺血性卒中。次要終點為任何卒中和大出血。
單純強化藥物治療組中,30天、1年、2年、3年主要終點事件分別為5.8%、12.6%、14.1%和 14.9%,而在強化藥物治療+PTAS組分別為14.7%、19.7%、20.6%和23.9%.單純強化藥物治療組主要終點事件累積概率小于強化藥物治療+PTSA組。
入組30天之后,兩組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均為10%;1年后,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分別為3%和5%.PTSA組發生任何卒中和大出血的風險高于藥物治療組。
研究得出,對于顱內動脈嚴重狹窄患者,強化藥物治療優于聯合PTSA治療,推薦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高危患者單純使用強化藥物治療。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