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綜合征是肝硬化合并腹水時的常見并發癥,絕大多數都是由于血容量不足所致,是功能性的,并無腎臟形態學的異常,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其發病率在住院肝硬化患者中為20%。臨床上常用血肌酐作為評價肝硬化患者腎功能的指標,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有可能會遺漏很多潛在的具有臨床意義的腎功能不全,特別是當血肌酐升高,但又沒有達到肝腎綜合征(HRS)診斷標準時。
曾有研究報道,輕度急性腎損害即Acute kidney injury,AKI(血肌酐增高超過26.4umol/l(0.3mg/dl))會降低開放性心臟手術患者的生存率。那么輕度的急性腎損害(血肌酐增高超過26.4umol/l(0.3mg/dl)或者比基礎值升高50%)是否會影響肝硬化合并有腹水患者的預后呢。研究結果表明,輕度急性腎損害會影響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預后。
納入該研究血的標準是:血肌酐基礎值小于110umol/l,且無器質性腎臟疾病的證據的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每4-6周進行一次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生化、肝功能,每4個月評估一次。最后共有90名患者(平均年齡55.8±0.8歲)完成研究,中位數隨訪時間為14.05±1.07月。
研究結果表明,49名患者AKI至少發作1次,剩下41名從未發生過。這49名患者共發作82次AKI,大多數是因為細菌感染(包括自發性腹膜炎),其次是大量放腹水后未補充適量的白蛋白、大量利尿導致的血流動力學紊亂。這些AKI事件中血肌酐平均高峰值在正常范圍內。在隨訪結束后,有73次AKI治愈,仍有9名患者AKI持續存在,其中2個達到肝腎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研究發現雖然大多數輕度AKI患者都能治愈,隨著血肌酐逐漸并且顯著的升高,平均動脈壓逐漸降低,與非AKI的患者相比,生存率也顯著降低。
研究結果認為,肝硬化腹水患者AKI與生存率存在臨床相關性,并能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盡所能避免肝硬化腹水患者AKI的發生,并積極的治療。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