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又稱月經痛,是婦女常見的一種疾病,尤以青年女子為多。主要表現為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發生疼痛,有的還伴有頭痛、惡心、嘔吐、面色蒼白或出冷汗等癥狀。重者會影響學習和工作,故應及時治療。
近幾年來,我國醫藥工作者對此病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發現應用某些老藥治療此病具有良好的療效。現列舉部分品種介紹如下:
1.硝苯地平(心痛定):
原為防止心絞痛藥物。可于月經痛發作之時,舌下含化10-20毫克,大多數病人再用藥后5-10分鐘疼痛即緩解消失,直至月經結束也不會復發。故硝苯地平可謂是見效快、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痛經良藥。它能抑制鈣離子從子宮平滑肌細胞外流入細胞內,促使子宮平滑肌松弛,從而起到治療痛經的作用。
2.鹽酸可樂定(氯壓定):
原為降血壓藥。有些人認為痛經是月經期子宮動脈收縮和舒張失去平衡所致,用鹽酸可樂定,此癥便能迎刃而解。在月經前到行經期,每次服鹽酸克樂定0.3毫克,一天兩次,連服14天,可獲良效。
3.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
不僅能緩解痛經,而且能解除頭痛、肌肉痛。每次服0.3-0.6克,一天三次或需要時服。
4.萘普生(消痛靈):
開始服500毫克,必要時隔6-8小時再服250毫克,可使痛經緩解。但每天劑量不得超過1250毫克。
5.維生素K:
據測定,痛經患者子宮內膜中前列腺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9倍,而前列腺素可使子宮收縮,發生疼痛。行經腹痛時,可肌內注射維生素K34毫克。若在行經前3天服用維生素K3每次4毫克,一天三次,連用7天,則效果更好。
6.吲哚美辛(消炎痛)與硝苯地平:
嚴重經發作時,每天可將吲哚美辛150毫克與硝苯地平30毫克聯合應用,分三次服,7天為一療程,三個療程后大多治愈。因吲哚美辛能減少前列腺素的釋放,硝苯地平又能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故治療痛經效果良好。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