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瑞典全國性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顯示,在25年內出生的250萬人中,體外受精(IVF)后出生的兒童的精神發育遲滯發生率出現了輕微但顯著的增加。在早產兒和多胎妊娠后出生的兒童中觀察到精神發育遲滯和自閉癥風險均進一步增加。
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由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的Sven Sandin博士及其同事進行,研究人群包括1982~2007年間出生且接受了平均10年隨訪的2,541,125例兒童。在這些兒童中,30,959例是在IVF后出生。
相比之下,與自然受孕后出生的兒童相比,IVF后出生的兒童的自閉癥發生率未增加。然而,根據IVF類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對不育男性使用胞質內精子 注射(ICSI)技術與自閉癥發生率輕微增加相關。這一研究結果對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尤其重要,在美國,ICSI的應用較為頻繁,甚至在精子樣本正常的情況 下也是如此。
共有15,830例兒童發生精神發育遲滯,其中180例(1.1%)為IVF后出生的兒童。與自然受孕后出生的兒童相比,IVF后出生的兒童的精神發育遲滯風險出現了具有統計學顯著性的增加[相對風險(RR),1.18].然而,精神發育遲滯發生率的絕對差異輕微,<7例/100,000人-年。
共有6,959例兒童發生自閉癥,其中103例(1.5%)為IVF后出生的兒童。與自然受孕后出生的兒童相比,IVF后出生的兒童的自閉癥風險未顯著增加。然而,在采用手術提取的精子和新鮮胚胎實施ICSI技術后出生的兒童中觀察到這一風險顯著增加(RR,4.60)。ICSI后出生的兒童的精神發育遲滯風險也增加(RR,2.35)。
隨刊述評:限制多胚胎移植非常重要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科的Marcelle Cedars博士表示,減少多胎數量是目前輔助生殖技術的主要目標。自閉癥和精神發育遲滯風險增加主要歸因于多胎妊娠和早產,生殖科醫生應幫助患者和其他醫生了解限制胚胎移植數量的重要性。雖然上述研究顯示IVF不增加自閉癥風險且與其相關的精神發育遲滯絕對風險較小,但仍需繼續對卵巢刺激、胚胎培養和多胚胎移植的意義進行研究(JAMA 2013;3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