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科大學安貞醫院胸外科 作者:區頌雷
肺癌是我國男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并且肺癌的發病率還在持續上升。肺癌治療目前主要有手術、藥物化療(包括靶向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局部姑息治療和中醫藥治療等種類繁多,患者在就醫時經常一頭霧水,難免有病亂投醫,而醫生由于對肺癌疾病的認知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肺癌治療的不規范。為了盡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治療,必須把當前最新的、已被證實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結合起來,為每個患者量身定制,使每位肺癌患者都得到最佳治療,所以肺癌的規范化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手段,目前在我國大約60-70%肺癌患者就診時已經發生遠隔轉移,失去手術的機會,盡管手術治療在肺癌所有治療方法里是最好的,但手術病人其總體的5年生存率僅在40-50%,手術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目前肺癌醫治是強調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有手術條件的患者往往還要在術后補充化療甚至放療,或在術前化放療后再手術,對于沒有手術條件或術后腫瘤復發的病人就要以化、放療為主,并結合免疫、中醫及各種局部減癥的治療手段。根據肺癌治療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和肺癌臨床指南,我以安貞醫院肺癌病人診療流程為例,為廣大患者進行說明,提供參考。
1.明確臨床肺癌分期:
病人接受全身檢查(避免重復患者近期在外院已完成的檢查),包括胸片及胸部CT、頭顱核磁共振、腹部臟器超聲(或CT)、全身骨掃描用以除外遠處轉移,經濟條件好的患者可以考慮全身PET-CT替代上述檢查,同時盡可能獲取病理標本明確診斷(氣管鏡或氣管鏡下超聲引導穿刺EBUS或CT經皮肺穿刺),最后完成肺癌的細胞類型診斷和臨床分期,指導下一步治療。診斷困難者由醫院多學科組成的肺癌診療小組會診。
2.實施規范化治療:
①非小細胞肺癌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進行規范手術,術后根據病理和淋巴結轉移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術后輔助化療和放療。依據該患者病理標本的基因檢測結果選擇適當的化療藥。對于術前明確診斷的術側縱膈淋巴結轉移或局部晚期的肺癌可進行術前新輔助化、放療,腫瘤縮小降期者繼續進行規范手術。
②年老體弱或心肺功能差不能承受手術的病人可接受立體定向放療、射頻消融、冷凍或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療。
③已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以化放療為主,依據該患者病理標本的基因檢測結果選擇適當的化療藥。胸膜轉移伴有惡性胸水的患者通過胸腔鏡胸膜剝脫或熱循環灌注化療控制胸水后進行化放療等綜合治療,腫瘤阻塞氣道的晚期患者進行氣管內腫瘤去除氣道再通,緩解癥狀后繼續接受化、放療等綜合治療延長生命。
④中心型小細胞肺癌行序貫化放療或同期化放療,輔以全腦照射預防腦轉移。外周型可手術的小細胞肺癌可考慮進行規范手術,術后輔助化療/放療
3.門診定期復查及科室隨訪:
術后患者五年之內每6個月復查一次胸部CT及腹部B超等,第6年后每年一次全面檢查。
肺癌規范化治療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盡管在一些小的細節方面各個醫院有自身的特點,但總的原則是一致的,讓肺癌患者接受最佳治療,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