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歲,男性接受過手術或放射治療后會發生類似尿路、腸道和性功能的下降。
當前列腺癌患者面臨以下治療方式的選擇時—包括手術(腹腔鏡,機器人手術或開刀)或放射治療(外部照射、近距離放射或兩者的組合),那么下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最好的治療?不幸的是,比較嚴格的關于這些方法前瞻性研究尚未進行,可能永遠不會。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當前的治療方法都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為了找到對于許多患者更有利的風險因素,臨床醫生和患者把重點更多放在治療并發癥的差異上。
為了給這種情況提供指導,研究者分析了1655名男性前列腺癌癥患者預后研究的調查數據,這些患者是臨床局限性前列腺癌(55-74歲),在診斷后的1年內接受了前列腺切除術或者放療,并且完成了兩年或者五年的隨訪調查。其中,70.3%曾接受前列腺切除術,29.7%曾接受放射治療。指標評估是根據基線在2、5和15年進行的。在15年內,27.7%的前列腺切除術組和50.3%的放療組患者死亡。研究人員評估了尿路、腸道和性功能,并且比較了接受前列腺切除術或者放療的患者15年內因身體功能下降受困擾的程度。結果如下:
前列腺切除術組男性在2年和5年更容易報告尿漏情況;在15年時,各組發生率相似,但是在所有研究的時間點,前列腺切除術組的男性更可能穿失禁墊。
前列腺切除術組的男性在2年和5年時發生排便急迫的情況可能性更小;在15年時,兩組排便急迫感的幾率相似。
在2年和5年時,前列腺切除術組的男性更容易**時勃起不足;在15年時,前列腺切除術組和放射治療組功能障礙的幾率相似(分別為87.0%和93.9%)。
評論
這項報道給前列腺癌癥增加了接受局部治療的患者自己報告的機體影響結果。對于有前列腺癌需要治療的患者,這項數據提供了2到5年內關于一些身體障礙問題的信息。
然而,在15年時,無論哪種治療都會有機體功能下降的現象,這提醒我們生活質量問題對進行任何干預治療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