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 內容預覽:
(點擊下圖可對專家課件進行全文預覽)
心肌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 內容簡介:
心肌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內科馮沖
心肌病的定義和分類
1995年WHO/ISFC
1.心肌病的定義:伴有心功能障礙的心肌疾病。
2.心肌病的分類:根據病理生理、病因學和發病因素分為
1)擴張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或雙心室擴張,有收縮功能障礙。
2)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或雙心室肥厚,通常伴有非對稱性室間隔肥厚。
3)限制型心肌病(RCM):收縮正常,心壁不厚,單或雙心室舒張功能低下及擴張容積減小。
4)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D/C):右心室進行性纖維脂肪變。
(原發性)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
特征:心腔擴大,心肌收縮功能減退(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男女比例=2.5:1
發病率:13/10萬~84/10萬
預后不佳。
病理:
大體-心腔擴張,室壁變薄,纖維瘢痕形成,附壁血栓。
組織學-非特異性心肌細胞肥大、變性和程度不同的纖維化。
臨床表現
癥狀:起病緩慢。充血性心力衰竭,栓塞和猝死。
體征: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胸部X線檢查心影明顯增大,肺淤血。
2)心電圖心律失常,ST-T改變,低電壓,R波低和病理性Q波。
3)超聲心動圖心腔大小,室壁運動,房室瓣返流和收縮功能下降。
4)放射性核素檢查血池顯像和心肌灌注顯像
5)心導管檢查和心血管造影心功能不全指標,冠脈造影鑒別缺血性心肌病。
6)心內膜心肌活檢病理組織學診斷和病毒病因學檢查,病毒性心肌炎演變為擴張型心肌病。
診斷和鑒別診斷
診斷:
心臟增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加X線或超聲表現擬診。
排除病因明確的器質性心臟病,特別是特異性心肌病。
鑒別診斷:
主要是表現為類似擴張型心肌病的特異性心肌病。
常見的有:缺血性、瓣膜性、高血壓、內分泌(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酒精性、藥物性及圍生期心肌病等。
防止及預后
(一)治療
1.病因未明,無特殊及有效的防止方法
2.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和隨訪
3.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
4.治療心律失常
5.強調β阻滯劑的應用
6.中西醫結合
7.起搏器,心臟再同步治療(CRT)和ICD的植入
8.心臟移植
心肌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 ***下載
利用簡易呼吸器接于病人,按其自發呼吸的頻率及幅度手工輔助呼吸,并逐漸增大擠...[詳細]
神經外科手術病人:在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病人和顱內壓升高的病人,手術操作結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