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是兒科的急重癥,是指新生兒期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繁殖和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我院自2003—2009年共收治新生兒敗血癥患兒32例,現將其病原、臨床表現、治療及預后評估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患兒日齡4~28天,男18例,女14例;其中首發癥狀為發熱或體溫不升8例,單純黃疸14例,黃疸伴皮膚硬腫4例,反應差6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診斷依據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慕逖主編第6版《兒科學》中的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進行血常規、臍部分泌物或皮膚表面培養檢查、血培養。診斷為新生兒敗血癥的病例中,30例有臍部感染史,2例有眼結合膜炎病史,回顧其母孕產史,有10例有胎膜早破史。檢查結果也呈多樣性,血常規檢查:部分病例白細胞總數增高大于20×109/L,部分病例白細胞總數減少可達1.9×109/L,但都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部分有中毒顆??梢?。臍部分泌物或皮膚表面均證實有細菌定植,血培養檢查呈陽性率為30%左右,以表皮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居多。治療上應用抗生素治療10~14天,具體選擇依據藥敏試驗。
2 結果
32例患兒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31例血培養呈陰性,臨床癥狀消失出院;1例因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討論
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時期的嚴重疾病,對新生兒的危害較大,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就本院32例新生兒敗血癥來看,多為不適當地護理造成,由于臍部護理不當引起感染,或為接觸母體陰部分泌物感染。因此,新生兒期應加強新生兒護理的宣傳力度,保持新生兒皮膚干燥清潔,可降低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生率。預防新生兒敗血癥要注意圍產期保健,積極防止孕婦感染以防胎兒在宮內感染;在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產房環境搶救設備復蘇器械等要嚴格消毒;對早期破水、產程太長、宮內窒息的新生兒出生后應進行預防性治療。一旦診斷明確應積極治療,選擇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可降低新生兒敗血癥的死亡率。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