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膜早破行陰道分娩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胎膜早破(足月)行陰道分娩(ICD-10:O42伴Z37)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
1.主訴有陰道流液。
2.陰道窺器檢查見羊水自宮頸口流出。
3.石蕊試紙測pH值>7。
4.顯微鏡下陰道液干燥涂片見羊齒狀結晶。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
1.觀察臨產征象。
2.引產。
3.剖宮產。
(四)標準住院日4-5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O42伴Z37胎膜早破(足月)疾病編碼。
2.無陰道分娩禁忌癥。
3.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
(2)凝血功能;
(3)血型、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項目:肝腎功能、電解質、C反應蛋白,心電圖、B超等。
(七)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預防性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用藥時間為陰道流液12小時后。
2.宮縮誘導藥物:胎膜早破12-24小時內未自然臨產者,應積極引產,終止妊娠。
(八)分娩方式的選擇。
1.無陰道分娩禁忌癥者采用陰道分娩。
2.有剖宮產指征者行剖宮產。
(九)產后住院恢復1-3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尿常規。
2.產后用藥:預防性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
(十)出院標準。
1.一般狀況良好。
2.無感染征象。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本路徑以陰道分娩方式終止妊娠,若為剖宮產則進入剖宮產臨床路徑。
2.實施本路徑時,若產程中、引產中及治療過程中出現剖宮產指征(如胎兒窘迫、難產等),即退出路徑。
3.有感染者退出路徑。
4.引產至陰道分娩結束時間不確定,跨度可為1-3天,故標準住院天數存在變異
二、胎膜早破行陰道分娩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胎膜早破(足月)(ICD-10:O42伴Z37)
擬12-24小時內臨產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4-5天
點擊下載:胎膜早破行陰道分娩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胎膜早破行陰道分娩臨床路徑
治療時主要考慮的因素:(1)復發性卵巢惡性腫瘤的定性、定位、定型及確定個體...[詳細]
正常婦女的月經周期為24-35 d,經期持續2-7 d,平均失血量為2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