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發病來,精神、食欲、睡眠差,二便尚正常,體重暫無明顯下降。
既往史 6年前,患者出現雙側第一、第二近端指間關節及雙側膝關節腫痛,活動后加重、休息后緩解,雙膝有晨僵伴活動障礙。給予抗炎、止痛及中藥外敷治療后疼痛可稍緩解。
6個月前出現發熱,體溫37.5~38℃,同時關節疼痛、活動障礙較前加重,于我院風濕免疫科就診。化驗示:抗核抗體(ANA)1:20,類風濕因子(RF)72.9U/ml,考慮結締組織病。給予潑尼松15 mg/d口服,關節疼痛基本消失,4個月后減量至5mg/d。
體格檢查 體溫37.0℃,脈搏10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壓130/80mmHg,全身皮膚未見皮疹,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雙下肺可聞及雙肺底吸氣性爆裂音,心律100次/分,律齊,未聞及明顯心臟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水腫、可見靜脈曲張,左側腓腸肌壓痛。關節無腫脹疼痛。雙側病理征陰性。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WBC)11.36×109/L,中性粒細胞(NE)75.37%,血紅蛋白(HGB) 102.2g/L,血小板(PLT)471.9×109/L;血鉀3.02 mmol/L,白蛋白32.8g/L,肌酐61μmol/L,尿素氮6.69mmol/L;心梗三項及腦鈉肽(BNP)均正常。
血氣分析示:PaO2 51mmHg、PaCO2 45mmHg、pH7.52、SaO2 90%。
降鈣素原0.5ng/ml。結核菌素試驗(PPD)陰性,痰找結核桿菌陰性。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髓過氧化物酶(MPO)155RU/ml,ANA1:80均質,RF 201 IU/ml,C反應蛋白(CRP)70.5 mg/L,血沉(ESR)55mm/h。
診治過程 診斷考慮為ANCA相關小血管炎(AASV)顯微鏡下多血管炎(MPA)可能性大,肺間質纖維化、彌漫性肺泡出血、肺部感染不除外,I型呼衰。
在抗感染、營養支持、氧療的基礎上,給予2次激素沖擊治療,并輸注丙種球蛋白,同時行血漿置換,此后患者氧合情況一度好轉,ESR、ANCA-MPO指標有所下降,但隨后肺部感染加重,出現消化道出血,病情急轉直下,患者家屬拒絕有創機械通氣,同意無創通氣維持治療。患者最終治療無效死亡。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