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文病
2011-12-07 13:46
閱讀:12649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鮑文病是一種外陰原位癌。早在1912年首先由Bowen描述,故稱為Bowen's病。臨床特征是生長緩慢,大體觀為暗紅色粗糙斑,邊界清楚而不規則,表面常有痂,在痂下可見到肉芽組織和滲出面,似濕疹及淺表潰瘍。鏡下為過度角化,角化不全,棘層增生,細胞排列紊亂。
鮑文病是一種外陰原位癌。早在1912年首先由Bowen描述,故稱為Bowen's病。臨床特征是生長緩慢,大體觀為暗紅色粗糙斑,邊界清楚而不規則,表面常有痂,在痂下可見到肉芽組織和滲出面,似濕疹及淺表潰瘍。鏡下為過度角化,角化不全,棘層增生,細胞排列紊亂。細胞增大,核有異型、深染,其中可找到多核細胞、大而空的細胞和嗜伊紅核深染的角化不良細胞。表皮基底膜完整。
其發生在粘膜上皮的病變,因表面呈紅色或絨樣顆粒狀,故又稱為Queyat紅色增生性病灶。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