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臨床上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50%。全世界每年死于腹瀉的兒童高達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多發病。
小兒腹瀉的常見病因:
一、感染因素
(一)腸道內感染
1.病毒:寒冷季節,80%是病毒。
①輪狀病毒
②星狀和杯狀病毒
③腸道病毒 (埃可、柯薩奇、腺病毒)
2.細菌
①大腸桿菌
致病性、產毒性、侵襲性
出血性、粘附-集聚性
②空腸彎菌、耶爾森菌、金葡菌
3.真菌:白色念珠菌
4.寄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
阿米巴原蟲
隱孢子蟲
(二)腸道外感染
①毒素:腸道功能紊亂
②病原體同時感染腸道
③直腸局部激惹
④濫用抗生素: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二 、非感染因素
1.飲食因素:
①喂養不當。
②過敏性腹瀉:牛奶、大豆等過敏。
③雙糖酶缺乏或活性低。
2.氣候因素:
①天氣轉涼:腹部受涼,腸蠕動降低
②天氣過熱:消化液減少
小兒腹瀉的診斷:
(一)診斷依據
1.發病季節, 病史(喂養史,流行病學)。
2.每天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
(二)根據病程
急性、慢性、遷延性
(三)根據病情
輕型、重型
(四)有無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
脫水程度、性質,電解質紊亂、酸中毒
(五)病原學檢查,大便常規檢查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