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一類從前開發出來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或許可以用于治療晚期前列腺癌。這些研究發現有可能帶來新的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方法。相關論文發表在3月4日的《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普渡大學Weldon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和化學系教授程繼新(Ji-Xin Cheng)。程教授主要從事高分辨影像技術用于***成像研究,特別是在無標記分子成像和新型納米技術的生物醫學應用方面做出國際領先的、開創性的成果。發表SCI論文150多篇。
程繼新教授說:“我們的研究指明了一條通向侵襲性前列腺癌診斷的道路。此外,我們證實耗盡膽固醇酯可顯著破壞前列腺癌的侵襲性。”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來自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樣本、專門的細胞系和小鼠進行了分析。
研究共同作者、普渡大學癌癥研究中心主任Timothy Ratliff說:“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第二位的癌癥相關死亡原因。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生物學基礎支持降膽固醇藥物具有有益效應。其次,我們的研究預示了將膽固醇酯作為晚期前列腺癌治療靶點的潛力。這些結果共同表明,如果通過進一步檢測大量組織活檢,以及對膽固醇酯水平和患者的臨床結局進行相關評估得到驗證,或許可利用膽固醇酯累積來更準確地預測前列腺癌侵襲性。”
該研究的一個重要焦點是對單細胞內的單個脂滴進行了分析。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叫做拉曼譜學顯微術(Raman spectromicroscopy)的分析工具,使得能夠對活細胞和小鼠中的單個脂滴進形成分分析。
程繼新說:“可想而知,癌細胞需要脂滴儲存庫。而我們的成像數據出人意料地揭示出在高級別前列腺癌和轉移灶的脂滴中有異常膽固醇酯累積。”
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酯只在晚期前列腺癌和轉移灶中發生累積,這是由于腫瘤抑制基因PTEN喪失和一條促進腫瘤生長的細胞內代謝信號通路活化所致。
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泌尿系主任、泌尿科學教授Michael Koch說:“這些研究結果增進了當前對于膽固醇在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也為診斷和治療侵襲性前列腺癌指出了一些新機會。我們很高興能夠與程博士一起合作開展這項重要的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藥物avasimibe和Sandoz 58-035可以減少實驗室細胞培養物和異種移植物小鼠模型中的膽固醇酯累積,顯著抑制晚期前列腺癌生長。這些藥物對動物未顯示毒性。
程繼新說:“我們注意到avasimibe、Sandoz 58-035和一類相似藥物被開發出來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然而由于不能有效地減小血小板的大小臨床試驗被終止。本研究突顯了可重新利用這些藥物來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