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課件】創傷后應激障礙-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劉協 內容預覽:
(點擊下圖可對專家課件進行全文預覽)
【專家課件】《創傷后應激障礙-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劉協》內容簡介:
由異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心理創傷
導致延遲出現或長期持續的精神障礙
一種焦慮障礙
出現于創傷性事件的幸存者
有三組基本癥狀
再體驗 回避 警覺性增高
病程至少持續一個月
主要表現
反復發生的闖入性重現創傷性體驗
持續的警覺性增高
持續的回避
對創傷性經歷的選擇性遺忘
對未來失去信心
危險因素
女性(2倍于男性)
既往創傷史(包括童年受虐待)
神經質
已患焦慮或重型抑郁
創傷(應激源)的嚴重程度
與戰爭相關的
精神病陽性家族史
家庭不穩定
少年期情緒或心理障礙
既往創傷史
智力低下
神經發育不良
參與或目睹暴行或虐待
感到對人身安全的威脅
戰斗環境惡劣(食物、氣候)
參與戰斗活動
戰斗中受傷
入伍時不成熟
發病機制
神經內分泌研究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調節因子(CRF)升高
皮質醇(Cortisol)下降
HPA 軸功能改變
皮質醇對地塞米松產生過度抑制
淋巴細胞糖皮質激素受體濃度和敏感性增高
臨床特征
暴露于創傷性事件
有強烈的恐懼、無助或恐怖反應
持續再體驗創傷性事件
持續回避相關刺激
診斷標準
曾遭遇創傷性事件,并符合以下 1 和 2
1. 經歷、目睹或面對一個或多個事件,涉及死亡、或死亡威脅、或嚴重損傷,或危及自己或他人身體的完整性
2. 有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恐怖反應
抗精神病藥物也經常用來治療躁狂癥,此外一些抗癲癇藥如卡馬西平和丙戊酸鈉抗躁...[詳細]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經受不住工作繁忙緊張,或失業、失戀、欺辱等不良**,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