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和芬蘭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基因組區域中一種特定核苷酸變異與大腸癌和前列腺癌患病風險有著重要聯系,是引發這兩種癌癥的“開關”。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移除了實驗鼠體內存在核苷酸變異風險的基因區域“Myc335”,結果發現,其體內“MYC”的基因表達受到強烈抑制,而老鼠的健康狀況并未受到負面影響。此前研究發現,“MYC”的過度表達與癌變有重要關聯,許多癌癥患者體內的MYC基因都過度活躍。
研究人員說,雖然研究表明這段基因組區域的特定核苷酸變異只將患癌風險增加了20%,但和其他已知的遺傳變異或基因突變相比,它與遺傳性癌癥的基因聯系更為密切。
研究人員認為,新發現有助于未來的癌癥防止,但距離相應藥物的問世還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