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原因和治療原則-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
(專家課件預覽:點擊下圖可進行全文預覽)
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
芮慶林
內容
定義
猝死(sudden death):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不能預期的突然死亡(WHO定義)。因多數發生在癥狀出現1小時之內,而更多主張定義為發病后1小時死亡者為猝死。猝死指生物學功能不可逆的停止,是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死亡。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由于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見的病因。
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心臟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時采取正確的搶救措施有可能逆轉,但多導致死亡 。
Diagram
心源性猝死
(1)冠狀動脈異常: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導致心源性
猝死最常見的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發生的缺血再灌注,陳舊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礎上的暫時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暫時的電不穩定而猝死發生。
在年輕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狀動脈起源異常是常見的病因。
(2)心肌異常:
心肌病(擴張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自發或誘發的持續性室速、平均信號心電圖陽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認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導致右室心動過速和猝死。
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為兒童和年輕人猝死的原因。
(3)先天性心臟病
法氏四聯征患者,修補術后猝死的發生
率為6%。二間瓣脫垂伴復雜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暈厥史、Q-T間期延長者為猝死的高危患者。主動脈瓣狹窄及關閉不全,肺動脈瓣狹窄也可發生猝死。
(4)心律失常
長Q-T間期延長綜合征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二大類。先天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校正的Q-T間期超500ms和家族有猝死者有猝死的危險。
預激綜合征合并短不應期的前向傳導出現快速心室率的房顫,有一定猝死的危險性。
Brugada綜合征:是指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情況下發生的“特發性”心室顫動(IVF),心電圖呈右束支傳導阻滯、V1~V3導聯ST段抬高和猝死的一組病征。
5.心房粘液瘤 :
起源于心內膜下原始間質細胞的良性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在血流的影響下,可阻塞在二尖瓣的位置,嚴重者引起猝死,應早期發現,盡快手術。
6.病毒性心肌炎:
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導致心肌間質增生,水腫及充血。臨床表現輕重變異很大,可完全沒有癥狀,也可以猝死。
7.風濕性心臟病: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惡性循環,較易引起猝死。
8.心臟震擊猝死綜合征:指健康胸前的心臟區域,因某種原因突然受到撞擊而猝死。
點擊下載:猝死的原因和治療原則-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
利用簡易呼吸器接于病人,按其自發呼吸的頻率及幅度手工輔助呼吸,并逐漸增大擠...[詳細]
神經外科手術病人:在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病人和顱內壓升高的病人,手術操作結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