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腫瘤患者輔助治療的選擇需要臨床醫生與病人一起,在復發可能性與治療后獲益之間做出權衡,其中治療獲益包括并發癥發生率、預期壽命和治療的毒性反應。對于已行手術切除的結腸癌患者,奧沙利鉑+氟尿嘧啶的化療方案可降低復發和死亡率,這已在多中心的國際研究(包括NSABP、MOSAIC和XELOXA)中被證實。但氟尿嘧啶化療方案中加入奧沙利鉑會減少大約20%的無病生存期,并且減少整體生存期。此外,奧沙利鉑的加入會相當程度上增加輔助治療的毒性,會導致長期的周圍神經病變。
為在明確的治療后獲益與嚴重的化療毒性之間做出平衡,對復發風險高,預期治療后獲益高的患者進行化學治療目前較普遍。含奧沙利鉑的化療方案推薦用于Ⅲ期腫瘤患者;在II 期患者中應用存在爭議,推薦應用于高風險的腫瘤,包括T4期,低分化,淋巴侵襲或淋巴結樣本不足。
然而這些傳統的臨床與病理指標缺乏標準化和預期驗證,并且不能個體化地評估接受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化療后患者的復發風險,及接受含奧沙利鉑化療后的治療后獲益。目前,與奧沙利鉑治療后獲益相關的指標(如ERCC1)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在隨機試驗中缺乏預期的有效性。因此,標準化、定量的工具提高復發風險及治療后獲益的評估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要點
結腸癌輔助治療的選擇需要精確評估復發風險及明確的治療后獲益;
12-gene復發評分試驗已經在B9581和QUASAR試驗中的Ⅱ期結腸癌患者中證明有效。
為研究12-gene復發評分在接受FU/LV和FU/LV+Oxaliplatin治療后患者中的有效性,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生院的Greg Yothers博士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其結果發表在2013年12月20日的JCO雜志上。
復發評分是一種在固定的腫瘤石蠟標本上,使用標準化的PCR實驗檢測12種基因(7種復發基因和5種參考基因)表達的方法。該研究選取892例石蠟包埋固定的結腸癌標本,進行復發評分,數據使用Cox回歸分析調整腫瘤的分期和治療方式。
研究結果
連續的復發評分可預測腫瘤的復發、無病生存和總生存期(P<0.001)。在調整了腫瘤的分期、錯配修復、淋巴結轉移、腫瘤級別和治療方式之后,復發評分仍能預測腫瘤的復發(P<0.001)。復發評分與腫瘤分期或患者年齡無明顯相關(P=0.90)。奧沙利鉑的治療后獲益隨評分增高而增高,尤其是在II 和ⅢA/B的腫瘤患者中。
該研究結果表明:在傳統的臨床和病理指標外,12-gene復發評分可有效預測II 、II 期腫瘤復發風險。將復發評分應用到臨床中,能更好的為II 、II 期結腸癌患者選擇輔助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