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營養學—骨質疏松癥的營養治療南方醫科大學
(專家課件預覽:點擊下圖可進行全文預覽)
臨床營養學—骨質疏松癥的營養治療
主講 :南方醫科大學 韋莉萍
骨的結構和組成成份
骨的數量:人體共有206塊骨。
骨的組成:由密質骨和松質骨組成。
密質骨見于長骨的骨干和扁平骨的表層,又稱皮質骨。
松質骨是由大量針狀或片狀的骨小梁相互連接而成的多孔網架結構,網孔中充滿骨髓。
骨的生物學組成
骨的細胞:骨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
骨基質:破骨細胞吸收骨產生吸收隧腔,隨即被成骨細胞分泌的基質充填閉合。
無機成分(通常稱為骨鹽 )約占2/3。無機成分中95%是固體鈣和磷 。
有機成分(包括蛋白多糖類 、脂質 )占1/3。其中膠原占有機物90%,非膠原占10%。
什么是骨質疏松?
二、流行病學
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老年人常見病
不同年齡組骨質疏松發病率
北京市區不同性別骨質疏松發病率
三、骨質疏松的分類、分型
1.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占本病的90%以上,
絕經期骨質疏松癥(Ⅰ型)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Ⅱ型)
原發I型、Ⅱ型骨質疏松癥鑒別
2.繼發性骨質疏松
1.內分泌疾病:甲旁亢,性功能低下,(包括卵巢切除后),柯興氏病,甲亢,糖尿病,肢端肥大癥,高泌乳素血癥
2.妊娠及哺乳的婦女
3.消化系疾病:吸收不良,胃腸切除,肝病,胰腺功能不全
4.腎臟疾病:慢性腎衰,血液透析
5.營養性疾病:低鈣飲食,維生素D不足,蛋白質**不足,酒精中毒,維生素C缺乏
6. 藥物: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肝素,甲狀腺激素
7. 廢用性:中風或截癱后長期臥床,局部骨折后
8. 惡性腫瘤:骨髓瘤,單核粒細胞性白血病(M5)
9. 遺傳性:遺傳性膠原代謝紊亂,成骨不全等
10. 其他因素:吸煙,**,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3、特發性骨質疏松癥
多見于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遺傳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松也可列入特發性骨質疏松。
點擊下載:臨床營養學—骨質疏松癥的營養治療南方醫科大學-韋莉
創傷性骨折:暴力作用導致健康骨骼發生的骨折。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骼疾病導致骨...[詳細]
近年來,隨著麻醉專業的迅猛發展,以及臨床醫學各科對麻醉需求的增加,麻醉科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