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每周只飲3~6杯紅酒,罹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既往研究均顯示,酒精攝入量與乳腺癌風險之間呈線性劑量-反應關系,但支持證據主要來自飲酒較頻繁、量較大的女性,而尚不明確這種線性關系是否也適用于少量飲酒者。為此,哈佛醫學院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的Wendy Y. Chen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HS)的數據。
NHS從1976年開始招募年齡30~55歲的注冊護士,每2年進行1次問卷隨訪以更新危險因素和疾病信息。Chen博士等人分析了1980年(首次評估酒精攝入情況)至2008年期間的研究數據,共涉及74,854名受試者。共有7,690名受試者被診斷為侵襲性乳腺癌。
結果顯示,與不飲酒的女性相比,飲酒者哪怕只少量飲酒,其乳腺癌風險也輕度但顯著增加,相對風險(RR)為1.15。風險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而上升,每日攝入至少30 g酒精(相當于2份酒)的女性的RR值為1.51。每日酒精攝入量每增加10 g,乳腺癌風險即上升10%。
年輕時和中老年時期飲酒均與乳腺癌風險獨立相關,累計酒精攝入量與風險的關聯最強。這一發現提示,一生中的累計酒精暴露量比特定時期的飲酒量可能更重要。
該研究中未發現酒的種類(如啤酒、紅酒或烈酒)對風險的影響存在差異。乳腺癌雌激素受體狀態、組織學類型(導管癌或小葉癌)似乎也不影響酒精攝入量與乳腺癌風險的關聯。
研究者稱,飲酒增加乳腺癌風險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很可能與酒精對循環中雌激素水平的影響有關。酒精可通過增強芳香酶活性、抑制肝對雄激素的分解代謝或影響腎上腺激素的生產,而提高絕經前和絕經后女性的血液雌激素水平。此外,酒精還可增強乳腺組織對雌激素的敏感性。
這項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受試者以白人女性為主,但研究者指出,現有數據提示飲酒與乳腺癌的關聯不存在種族差異。他們總結認為,應當權衡與少量飲酒相關的乳腺癌風險與心血管獲益,作出個體化的最佳選擇。
加拿大多倫多婦女研究所的Steven A. Narod博士在隨刊述評中指出,這項研究使我們必須思考:絕經女性是否應停止飲酒。“雖然對于乳腺癌風險較高的部分女性而言,戒酒似乎更安全,但迄今尚無證據表明戒酒可降低乳腺癌風險。而且,放棄偶爾小飲的習慣就會失去心血管獲益,可能得不償失。”這些問題可能會成為今后研究的主題。
原文地址:http://portal.elseviermed.cn/107/8027/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