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發病部位對辯證的參考意義及用藥指導
2018-10-13 13:00
閱讀:2702
來源:愛愛醫
作者:武巴音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按發病部位分析皮膚病,有多種方式,總的來說,按上下分,發于上部多為風火,發于下部多為濕;按左右分,左部屬肝,右部屬肺;按內外分,病在四肢末梢多為邪輕易散,病在軀干多為邪重集聚;按前后分,前面為陰,發病多在營血,后面為陽,發病多在衛氣。
皮膚病病變發生在體表,病變可觀易察,所以按皮損部位的不同論治皮膚病,是治療皮膚病的一個重要方法。
按發病部位分析皮膚病,有多種方式,總的來說,按上下分,發于上部多為風火,發于下部多為濕;按左右分,左部屬肝,右部屬肺;按內外分,病在四肢末梢多為邪輕易散,病在軀干多為邪重集聚;按前后分,前面為陰,發病多在營血,后面為陽,發病多在衛氣。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內容談起:
1.頭面部
頭頂正中屬督脈,兩旁屬膀胱經,如禿瘡為該二經濕熱所致,可用甘露消毒丹加藁本、羌活治療;巔頂屬肝經,頭側屬膽經,此部位的斑禿可能由肝熱生風所致,可用羚角鉤藤湯加川芎治療;面頰部屬于胃經,如面部單純糠疹由肺胃風熱導致,可以用枇杷清肺飲加石膏治療;耳部前后屬膽經,故肝膽濕熱引起的耳部濕疹、帶狀皰疹可以用龍膽瀉肝湯治療;口舌屬于心脾經,由于心脾積熱引起的口瘡、舌炎,可用導赤散加梔子、黃連治療;唇部屬于脾經,如脾熱上熏引起的唇炎、口周痤瘡,可以用瀉黃散加減治療。
2.頸項部
頸部正中為任脈,項部正中為督脈,頸項兩側則為陽經所過之處,如頸項部淋巴結核多為肝經肝經氣郁痰結所致,可用丹梔逍遙散加浙貝母、山慈菇、夏枯草治療。
3.軀干部
胸脅部屬肝膽經,肝膽濕火蘊結所致的帶狀皰疹,我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屬胃經,**屬肝經,故肝郁濕滯導致的**濕疹,我常用四逆散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腋部屬于肝、脾經所主,故肝脾經濕熱壅阻可導致汗臭癥,我常用除濕胃苓湯加柴胡、黃芩治療。癰腫瘡毒等感染性皮膚病的治療也要參考經絡循行在所選方劑中加入引經藥,如腰背部癰腫可以加入引經藥杜仲。
4.**
肝經抵少腹,繞陰器,故肝經濕熱可導致陰囊濕疹、瘙癢癥、股癬等疾病,我常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男性陰囊潮濕加車前子,女性**瘙癢加蛇床子。
5.四肢
四肢可能出現的紅斑和結節,在常規辨證論治的前提下,如掌跖膿皰病,我常在具有清營解毒的皮炎湯中加入引經藥,引藥走入上肢的片姜黃、桑枝,引藥走入下肢的片牛膝、木瓜。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