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二甲雙胍在卵巢癌治療中的應用
2018-10-11 12:00
閱讀:3730
來源:愛愛醫
作者:房勇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二甲雙胍是臨床最常用的降糖藥物之一,其主要的降糖機制為:抑制肝臟糖異生、抑制小腸對葡萄糖的重吸收,同時促進周圍組織細胞對葡萄胎的利用。
二甲雙胍是臨床最常用的降糖藥物之一,其主要的降糖機制為:抑制肝臟糖異生、抑制小腸對葡萄糖的重吸收,同時促進周圍組織細胞對葡萄胎的利用。
近年來,在臨床上觀察到二甲雙胍對于心腦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綜合征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癌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原理主要是抑制腫瘤細胞的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通過調節代謝發揮抗癌的作用,現在已經被廣泛關注。
我院自2016年開始實驗性應用二甲雙胍輔助治療卵巢癌共18例,其中合并有糖尿病者7例,取得了比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有16例患者仍在追蹤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明顯的復發。復習文獻資料,談一下二甲雙胍在卵巢癌治療中的應用:
一、二甲雙胍可增加卵巢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有研究表明,在卵巢癌的化療過程中(不管是術前還是術后),當順鉑與二甲雙胍聯合使用時,隨著二甲雙胍濃度的增加,順鉑對于卵巢癌CP70細胞株的半數抑制濃度明顯降低;當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時,CP70卵巢癌細胞株的細胞周期分配發生明顯改變,在G0/G1期的細胞百分比以及癌細胞的自我凋亡率明顯增加;同時,**-1(IGF-1)、**-1受體(IGF-1R)、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1(p-IGF-1)、磷酸化**-1受體(p-IGF-1R)的表達隨二甲雙胍濃度的增加而降低,說明癌細胞的物質代謝會明顯減低,自身的增值能力及對于化療藥物的抵抗力會下降。

圖片來源:123RF
二、二甲雙胍誘導卵巢癌細胞的凋亡、抑制卵巢癌細胞的增殖。
有實驗顯示,二甲雙胍可誘導依賴磷酸腺苷活性蛋白酶(AMPK)的OVCAR-3和OVCAR-4細胞株的凋亡,并將癌細胞阻滯于S和G2/M期以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對卵巢癌細胞SKOV-3和A2780具有抑制作用;近期發現,二甲雙胍可破壞SKOV3卵巢癌細胞DNA。另外,LGSOC細胞株的增殖隨二甲雙胍的給藥時間及給藥濃度的增加而被明顯地抑制,說明二甲雙胍可能會抑制卵巢癌細胞的增值。另有實驗表明,不僅二甲雙胍具有抗腫瘤作用,且雙胍類藥物也具有類似的抗腫瘤作用。
三、二甲雙胍降低卵巢癌的復發及死亡風險。
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是被越來越多的臨床實驗數據證明了,當然,目前尚缺乏大數據研究。如目前已有證據顯示,Ⅱ型糖尿病可促進多種癌癥的發生和進展。一項使用二甲雙胍治療Ⅱ型糖尿病的人口基數對照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可能有降低癌癥發生率的作用。更有研究顯示,在調整了體重指數后,使用二甲雙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31%的患癌風險以及34%的患癌后的病死率。
四、長時間應用二甲雙胍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二甲雙胍最常見的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低血糖,大多數影響不大;較為少見的副反應為乳酸鹽聚集,二甲雙胍可干擾線粒體電子傳遞鏈復合體的功能,阻止丙酮酸氧化進入三羧酸循環,以致丙酮酸轉化成乳酸增加。目前研究發現,二***鹽(DCA)可有效對抗二甲雙胍造成的乳酸鹽聚集,但到目前為止,尚缺乏有利的證據。
總之,二甲雙胍可以降低卵巢癌或者是其它惡性腫瘤的發生風險,并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應用二甲雙胍是比較合適的。但目前對于不合并糖尿病的癌癥患者,二甲雙胍的作用及作用效果尚不能肯定,且長期應用二甲雙胍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