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警惕Felty綜合征
2018-11-02 17:00
閱讀:3271
來源:愛愛醫
作者:周新會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患者出現Felty綜合征時并非都處于關節炎活動期,其中很多患者合并有下肢潰瘍,色素沉著,皮下結節,關節畸形,以及發熱、乏力,食欲減退和體重下降等全身表現。
一提起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家都不陌生,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指:以侵襲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確切發病機制不明。基本病理改變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可能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也是造成人類喪失勞動能力和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
從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定義我們已經清楚,既然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就不可避免會累及到身體的各個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代謝系統和結締組織系統均會累及。今天我要談談如果累及到血液系統時候出現的Felty綜合征。
Felty綜合征是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有的甚至有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常見于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類風濕因子及抗核抗體陽性,屬于一種嚴重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出現Felty綜合征時并非都處于關節炎活動期,其中很多患者合并有下肢潰瘍,色素沉著,皮下結節,關節畸形,以及發熱、乏力,食欲減退和體重下降等全身表現。
掌握了Felty綜合征的表現,我們就需要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多加留意了。首先我們會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化驗血常規,從血常規中能看出患者貧血,粒細胞減少,甚至血小板減少,進一步體檢觸診脾腫大,脾腫大大小不等,可從剛可觸及至巨脾,這時候想到Felty綜合征。具有類風濕關節炎、脾大及粒細胞減少三個主征,再結合其他免疫檢查(高滴度的類風濕因子及抗核抗體陽性)即可確定診斷。
關于治療
1.激素:通常列為首選藥物,但療效僅為一過性,很少完全緩解。有報道用激素沖擊療法可獲顯效。
2.脾切除:對激素治療無效,而粒細胞數又低于1.0×109/L,伴有嚴重貧血(溶血性)或血小板減少、反復感染者宜行脾切除術。80%病人術后可獲得血液學改善,且反復感染與小腿潰瘍亦多有好轉。
3.其他療法:包括抗風濕制劑、青霉胺、金制劑均可試用。但由于粒細胞過低,使用免疫抑制劑要慎重。近期報道,激素同雷公藤聯合使用,可使病情緩解。4.對癥治療:用抗原性盡可能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因為許多抗生素可加重體內已存在的免疫反應,故應用抗生素治療本病感染須慎重選用。
本病常較一般類風濕關節炎預后不佳,雖然Felty綜合征發病率僅僅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1%,值得提出的是,正因為發病率少,我們就更應該提高警惕警惕性,加強對該疾病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內科學第8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葛均波,徐永健主編,2013-03.
2.內科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M].人民衛生出版社.謝燦茂,李廣然,葉任高主編.2005-07.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